 |
|
別名: |
竹絲雞、絲羽烏骨雞、武山雞、烏雞、藥雞、羊毛雞、黑腳雞、白鳳。 |
|
產地: |
烏骨雞為雉科動物烏骨雞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var.) Linnaeus 的肉。原產於中國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內武山西岩麓下的汪陂村。泰和烏骨雞體態嬌小玲瓏,有叢冠、纓頭、綠耳、鬍鬚、絲毛、毛腳、毛爪、烏皮、烏骨、烏肉十大外貌特徵,觀賞價值很高。烏骨雞看起來不像雞,反而有點像鳥,烏骨雞還有怕冷、怕熱、怕水、怕風、怕聲響,易生病、長得慢、個子小、生性抱窩,不太產蛋等特點。
烏骨雞體軀短矮而小。頭小,頸短,具肉冠,耳葉綠色,略呈紫藍。遍體毛羽色白,除兩翅羽毛外,全呈絨絲伏;頭上有一撮細毛突起,下頜上連兩頰面生有較多的細短毛。翅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狀,致飛翔力特別強。毛腳,5 爪。跖毛多而密,也有無毛者。皮、肉、骨均黑色。也有黑毛烏骨、肉白烏內、斑毛烏骨等變異種。
烏骨雞很有名,《本草綱目》將烏骨雞列為滋補健身之上品;近年則有 1915 年泰和烏骨雞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被定為「國際觀賞雞」;又曾搭載神舟三號參與太空生命科學實驗。泰和烏骨雞是中國唯一的動物類「原產地域保護」品種。
烏骨雞以骨、肉、舌俱烏色為佳。
美國人把烏雞當寵物,1923 年便成立了美國絲羽雞會。
參考 "食物庫" 中之 "動物、雀鳥、肉食" 之 雞肉 及 公雞。 |
|
性味、歸經: |
甘,溫。歸脾、胃經。 |
|
功效: |
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益精,清虛熱。 |
|
臨床應用: |
1. 用于肺結核中晚期,潮熱不退,身體瘦弱。
烏雞肉配冬蟲夏草、淮山、共煮湯,常食用。 《補藥和補品》
2. 用于陰血不足,月經不調,潮熱盜汗。
烏雞一只,洗凈,於腹內放入當歸、熟地、白芍、知母、地骨皮各三錢,縫合,煮熟後去藥食肉喝湯。 《補藥和補品》 |
|
用量、用法: |
煮熟,燉湯。 |
|
使用注意: |
一般認為凡實證或邪毒未清者皆忌食雞肉。
有文章指出雞頭、雞翅膀、雞腳均能動風、生痰、助火,故肝陽上亢者忌食,供參考用。 |
|
參考資料: |
《神農本草經》對烏雞全身不同部位的藥用價值作了詳細的說明:
肉--具有調節內臟功能,治療燙傷、耳鳴以及止血功能。
肝--有助于恢復視力,增強體力,促進胎兒的發育。
膽--對治療結膜炎、痔疾患、皮膚乾燥有較好的療效。
胃--可用于治療胃潰瘍、腹瀉,并具有解熱、利尿之功效。
蛋--可治療中風、燙傷、癲 等症。
《本草拾遺》: "烏雞子三枚,醋半斤和攪煮。取一升,分四服,治產後心痛。"
唐孟詵《食療本草》: "烏雞炒熟、燉香,即入酒中,封口經宿,取飲之,令人肥白。"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烏骨雞有白毛烏骨者,黑毛烏骨者,斑毛烏骨者,有骨肉俱烏者,肉白骨烏者。但觀雞舌黑者,則骨肉俱烏,入藥更良。…雞屬木,而骨反烏者,巽變坎也。…肝腎血分之病宜用之,男用雌,女用雄。婦人方科有烏雞丸,治婦人百病。"
"烏骨雞,甘平、無毒,主治補虛贏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捐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並煮食飲汁,亦可搗和為丸。"
《本草備要》: "烏骨雞補虛勞,甘平。雞屬木,而骨黑者屬水,得水木之精氣,故能益肝腎,退熱補虛。…治虛勞消渴,下痢噤口,煮汁益胃。帶下崩中,肝腎血分之病。鬼擊卒死者,用其血塗心下效。…(暌車志)(夏侯弘)捉得一小鬼,問所持何物。曰:殺人以此矛戟中心腹者,無不輒死,(弘曰)治此有方否,鬼曰:以烏雞血敷之即瘥。…骨肉俱黑者良,舌黑者,骨肉俱黑。男用雌,女用雄。女科有烏雞丸,治百病。"
日本《本草食鑒》: "婦科的各種疾病,各種虛症患者以及久無子嗣者均食用烏雞。烏雞亦可對男子的體衰羸弱、遺精、陽痿等症以補益。" |
|
毒副作用: |
|
|
現代研究: |
烏雞肉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 A、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C、維生素 E、煙酸、磷、鉀、鈉、鐵等。 烏雞在成份上的最大特點是它的皮、它的肉、它的骨頭、它的血和它下的蛋,都含有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EPA (二十碳五烯酸) 和維生素。
烏雞的維生素 A 含量是鰻魚的 10 倍。維生素 A 是保護皮膚的良藥,具有卓越的抗血酸功能。動物實驗証明,維生素 A 的化合物具有防癌的效果。
烏雞的鐵比菠菜的含量高 10 倍。有專家指出,動物性鐵和鋅類礦物質比植物性礦物質的吸收率高 2 倍。
烏雞肉含豐富蛋白質,蛋白質占 60% 以上,脂肪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只佔 20%,這種低脂肪比率可與大豆及藻類媲美,故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較好的蛋白質食品,尢以對體質虛弱,病後或產後更為適宜。其含糖量也不高,是擔心肥胖者以及患糖尿病等多種成人病的患者可以放心食用的食品。
烏雞又是鹼性食品。由於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及中性脂肪、糖、尿酸等物質的量的增加,從而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各種成人疾病,而食用鹼性食品的烏雞會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清潔血液,預防成人病。
長久以來,科學界一直認為,DHA 和 EPA 等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於水生 (特別是海生) 動植物中,陸地上的植物幾乎沒有這些成份,陸地上的一些高等動物的某些器官與組織中,例如眼、腦、睪丸及精液中含有較多的 DHA。特別的是,烏雞不僅全身,而且連它下的蛋也含有 DHA 和 EPA。在日本,科研人員從烏雞蛋提煉出的卵黃油中發現了大量的 DHA 及其他不飽和脂肪酸 (油酸 36.1%、亞油酸 26.4%、亞麻酸 1.9%、二十二碳六烯酸 0.1%)。
食用烏雞不僅可以提神補氣,也是美容佳品。古代流傳下來的名湯 "一品母子會",是將烏雞的嫩雞肉與較硬的烏雞蛋以各種藥草和香料燉煮而成。據說每隔三天吃一次,身體會變得很迷人,皮膚會細膩潔白。用烏雞的蛋白與小麥粉混合而成的潤膚膏以及用蛋白洗發等美容方法也具有返老還青的效果。
中醫認為雞肉能補五臟,治脾胃虛弱,故食用雞肉,除增加營養外,還能補虛健脾,有利於疾病恢復。尤以烏骨雞為佳,烏骨雞可食可藥。
烏骨雞可用於虛勞瘦弱,骨蒸潮熱,脾虛泄瀉,消渴,崩漏,赤白帶下,遺精。婦科名藥具有補虛調經作用的「烏雞白鳳丸」是以烏骨雞為主要原料。
早在 1910 年,德國就開始了對烏雞黑色素的研究。日本在 1930 年也進行了烏雞黑色素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 "烏雞的色素細胞酷似一個組織球,…這個組織球具有吞噬異物質作用,與動物的創傷自愈有密切關系。此外,該組織球在腫瘤中也很活躍。" 很多研究人員都認為黑色素是烏雞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的秘密所在。
在雞尾部有個法氏囊,是一個淋巴器官,主要作用於B 淋巴細胞的個體發生,這是鳥類中特有的器官,它可能有各種病菌及癌細胞的聚結,所以不宜食用。 |